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商讯


百盛第一季度扭亏转盈 实体零售转型之路仍艰

  百盛第一季度扭亏转盈 实体零售转型之路仍艰

  本报记者  卢杉  上海报道

  “我们通过商场内的大数据发现,很多买过化妆品的消费者下一步会购买进口水果。类似数据可能会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营销方案,比如在化妆品专柜与进口水果厂家间做一些合作。”日前,在百盛商业集团(3368.HK)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百盛行政总裁张瑞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转型过程中我们会参考更多的数据,按照消费者的购物路线进行门店优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优化门店组合。”

  受困于实体零售业近年的走弱,百盛业绩连年不佳,2017年首季艰难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百盛集团营业收益总额增长0.9%。虽然总销售额收入4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仍下降5.6%,但“得益于品牌转型举措的成功实施,和旗下百盛金狮广场的有力业绩表现,第一季度经营利润共录得人民币3120万元,同比上一季度增长109.2%,母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10万元。”

  据张瑞雄介绍,“2014年百盛开始转型,现在来看还是晚了一些。我们是一家老牌的百货公司,转型并不容易。”

  在总销售额占比中,特许专柜销售占商品销售总额约84.6%,余下15.4%则来自直接销售。品类方面,时装与服装类别占商品销售总额约45.1%,化妆品与配饰占约46.0%,而家居用品与电器类别占约3.2%,余下约5.7%则是食品与鲜货。

  百盛今年第一季度“关闭了一家门店以求进一步改善门店组合的利润水平”。截至2017年3月31日,百盛旗下有包括49家百货店,1家购物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覆盖中国超过30个城市。

  彩妆拉动业绩

  “销售最好的是彩妆、儿童和运动类品牌。”张瑞雄透露,美妆一直是百盛在中国市场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一方面,百盛继续加大拓展渠道,引入国际一线美妆品牌;另一方面,会结合自身零售渠道优势,以新的商业形态发力美妆业。

  从2015年开始,获益于政策红利、资本驱动和消费者需求升级,海淘势头兴起,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美容护肤产品成为消费者最大购买品类之一。而近几年多元营销手段和彩妆类消费者规模人群的扩大,也让各大彩妆品牌和零售商们尝到了甜头。

  如资生堂集团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各领域的销售额均超越上一年度同期。按当地货币计算,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3%,达241亿日元。特别是针对中国顾客积极开展跨国市场营销的旅游零售等领域发展态势良好,拉动了整个业务的增长。中国业务方面,高端化妆品、个人护理品牌等线上销售占比增加,销售额按当地货币计同比增长21.0%;换算成日元后同比增长14.9%,达355 亿日元。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全零售调查,提出中国零售业的新常态及新动力,包括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个性化体验、电商娱乐化、移动社交与商业的交叉创新以及“网红”带来的流量经济模式,都已经成为品牌商和零售商们整合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必须考量的因素。

  “相对于东南亚及香港等其他区域的消费者来说,中国的消费者更具有好奇心,变化也更快。”百盛运营官张政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百盛多年来其实有自己较为稳定的顾客源,转型要针对不同需求来进行安排和调整。既要引入新客源,也要照顾老顾客。”

  调整门店数量

  据悉,百盛在2017年内也将持续调整各地门店。百盛将在长沙开设以美容美妆为主题的概念店;2016年百盛与韩国衣恋集团改造百盛天山店,2017年将再度合作改造南昌百盛恒茂店。与此同时,为了盘活资产,由于租约临近终止或门店格局不善等诸多原因,百盛决定于2017年5月底关闭3家中国市场的门店,“更好地实现集团整体转型,提升门店业务能力及整体格局。”

  近年来国内实体零售业的“关店”已不新鲜,与全球零售业同步陷入低迷,北美零售业的“关店、倒闭、如何复苏”等成为周期性话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行业基本情况及连锁百强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销售负增长企业34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门店总数11.4万余个,同比增长5.9%。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

  各业态销售增幅差异明显:便利店增幅最高,达16.7%;专业店和专卖店为6.5%;购物中心1.6%;超市和大型超市1.5%;百货店为-2.5%。

  其中,百盛在2016年主要连锁百货企业经营情况中,以销售增长率-8.3%、门店增长率-8.6%排名11位。

  整体来看,百货、大型超市新开门店数减少,存量门店调整加快。

  但报告同时指出,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减员增效、改进商品经营、创新服务,百强企业运营质量逐步改善。2016年,有36家百强企业门店数量比上一年有所减少,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企业经营质量得到改善:其中,租金支出总额同比下降0.5%,租金占销售额比重2.4%,下降了0.1个百分点。

  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服务合伙人徐晋认为,“中国零售整体发展规模和阶段与美国成熟的零售市场相比很不一样。中国是跳跃式发展,百货开店关店,关大超市开小便利店,更多是业态调整,而不能说是线下零售萎缩。”

  “我相信实体零售业有巨大潜力和机遇。”普华永道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笑表示,实体零售业增长低迷一方面确实因为实体零售业处于转型阶段。“从定量看,零售业总量超过30万亿,电商再热门现在不过是占15%左右。所以目前为止,中国零售业主体还是传统的实体渠道。”

  另一方面,“中国实体零售业现在是转型的最好机会,也面临最大挑战。电商以及数据可以为实体零售业做外包服务。但到底采用哪种模式来做转型过渡,这关系到企业成本及转型成效。”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上一篇:中百集团股权激励计划延期 国企混改深入调整
下一篇:中建四局回应毕业生薪酬骤降:向毕业生致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