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商讯


潘石屹资金吃紧52亿斩断上海项目 成交折价56%

  核心提示:“由于策略转变,造成手上现金减少”,因此潘石屹抛售了上海两处商业地产项目。这笔总成交额为52.30亿元的交易,与之前120亿元的预期收益相比,折价56.42%。此时,距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转型成功刚好半年。

  “由于策略转变,造成手上现金减少”,因此潘石屹“低价”抛售了上海两处商业地产项目。这笔总成交额为52.30亿元的交易,与之前120亿元的预期收益相比,折价56.42%。此时,距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转型成功刚好半年。

  自2012年8月宣布转型以来,SOHO中国的“变道”征程并不顺利。放弃散售模式尽管方向正确,但缺乏实际商用物业运营经验与能力的SOHO中国,执行层面有心无力,致使其资金链承受重压,不得不断臂求生。

  被市场认为在商业地产细分领域深耕的典型,SOHO中国上海项目的接盘方金融街,自今年年初以来,正加快其全国布局的速度。

  缺钱SOHO中国 风光不再

  据媒体报道,2月28日,在一份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声明中,SOHO中国表示,由于策略转变造成手上现金减少,公司将出售位于上海的商业房产。这份声明,21世纪网没有查到原文。

  同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其于上海的SOHO海伦广场和SOHO静安广场及其权益,将全部出售给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总交易金额为人民币52.30亿元。

  静安广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716弄-794弄地块,东至万航渡路、北至吉林大厦、南至万航渡路714号、西至静安丽舍,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物面积5.11万平方米。项目土地性质为“商住办综合”用地。

  海伦广场地块为商业办公、文化体育和市政设施综合用地,位于上海市四平路以东、天水路以南、同嘉路以西、海伦路以北,占地面积2.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2万平方米。

  SOHO中国称,此笔交易完成后,其所持现金将增加52.3亿元(从152亿元增至202.30亿元),有利于其持续关注市场状况,以发掘在北京和上海的黄金地段收购优质资产的机遇。

  2011年4月1日和13日,SOHO中国分别斥资16.34亿元和24.7亿元收购上述两幅地块。以52.30亿元交易额计算,SOHO中国赚取了11.26亿元。

  自2010年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238亿元以来数年,这家自称“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的知名房地产公司――SOHO中国――风光不再,销售额一路下滑。

  2012年8月,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启动转型,战略重点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自持”。具体做法是将京、沪两地商业地产项目的各单元由出售转为出租,此举旨在增强SOHO中国管理旗下物业的能力。

  早在潘石屹宣布启动转型之初,当时的市场观点就认为SOHO中国投资回报率将受影响,而其很可能会出售旗下物业。金融街(北京)置业有限公司一位没有署名的投资经理称,“SOHO出售这两项目,是因为土地太多,但现金太少。”

  从其后的市场表现看,潘石屹主导的SOHO中国转型,确实减缓了其投资回报的速度,且增加了资金压力。截至去年6月末,潘石屹所能调动的现金总额,从2012年末的220亿元,下降至人民币152亿元;同时,负债率由2012年底的2.6%,升至去年6月末的14.3%。

  转型成功言之尚早

  2013年8月20日,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转型成功。细究SOHO中国去年上半年财报可以发现,潘石屹未免高兴得过早。2月28日其折价出售上海两项目,印证了SOHO中国转型之路的艰厄。

  2013年中报显示,SOHO中国租金收入仅区区8600万元,占其25亿元销售收入的3.44%。其主要利润来源仍是散售,而非出租。当时曾有地产圈人士评论称,“上半年SOHO中国的租金收益占比仅3%,完全不抵开发成本。”

  SOHO 中国在自持物业方面,没有表现出散售主导模式时的业绩雄风。SOHO中国的长处在于营销和散售,而非持有和运营物业。在散售模式下,SOHO中国的项目的 销售毛利率达59%,核心利润率为22%。但是转向自持物业后,其写字楼收益率仅为7%-8%,商铺收益率更是低至3%。

  南京某商业地产公司合伙人对21世纪网称,“潘石屹此番出售的上海两个商业地产项目,因资金不足,故工期进展缓慢。老潘当初预期太过乐观,实际上这两个项目如自己持有运营,租金上升空间并不足,能否形成持续支撑,也很难预估。”

  21世纪网注意到,去年11月中旬,SOHO中国放出风声,将在年内(即2013年)出售包括这次交易标的在内的共三个商业地产项目。但是最终,仅成交两个项目,虹口SOHO项目未能成交,且已交易的上海两项目也未能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潘石屹原本预期获得至少120亿元收益(包括未能出售的虹口SOHO项目),这次仅入账52.30亿元,而虹口SOHO项目还未如愿出手。

  客观而言,潘石屹已经注意到SOHO中国的不足,为了弥补自持物业的运营短板,2012年5月,SOHO中国与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盈石搜候(上海)有限公司,前者旗下的自持商业项目将交由盈石运营。潘石屹称,“与盈石合作是为了增强商业项目的运营能力”。

  上述地产公司合伙人对21世纪网表示,“从去年SOHO中报看,盈石还没对SOHO中国的业绩有实际贡献。去年11月老潘如此着急出售上海黄金地段商业项目,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老潘要钱心情很急迫;第二,和盈石的合作不是很顺利。”

  截至目前,SOHO中国尚未表现出拥有商业物业的运营能力,而这将使已经放弃散售模式、而租金收入又无法抵消因放弃散售模式带来的销售收入下滑缺口的SOHO中国,在未来可以预见的阶段,出现现金流持续承压的后果。

  接盘侠金融街的隐忧

  与失意的潘石屹不同,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意气风发。

  继2月初以30亿元在广州摘得广钢新城地块之后,金融街此次接盘潘石屹上海商业地产项目,称得上是“从胜利走向胜利”。金融街在交易公告中,称此次交易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对其进入广州市场,金融街则表示,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标志”。

  金融街(北京)置业有限公司一位投资经理不无得意地析称,“SOHO中国在上海没有足够的客户积累足以整销,而对于金融街而言,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入上海市场,这再好不过,更何况金融街最不缺的就是整销客户。”

  去年三季报显示,金融街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务地产,住宅存货及销售量均现下滑态势。

  在现金持有量上,金融街持有139.38亿元现金,稍逊于SOHO中国。但是,金融街业绩的结构远较前者为优,该公司一直以自持经营和整售的方式为主,商业地产收入比例为67.36%,而SOHO中国租金占比仅为3%。

  中房协报告认为,金融街在金融商务地产领域的模式创新,已成为开发商在商务地产细分市场开拓深耕的典型代表。

  尽 管如此,自持商务地产面临的收益回收期长、资金链压力大的问题,对金融街同样形成了压力。因此,金融街控股副总经理王志刚称,针对商务地产,金融街继续保 持持有类物业和销售类项目“双轮驱动”的战略。“为在坚守主业的道路上打通快速周转资金的通道,金融街将采取快销型住宅产品的策略,以减小资金压力”。

  另外,布局一线城市,也让金融街资金链承压。今年2月以来,金融街在广州上海两地出击两次,投入资金82.30亿元,占其现金总额比例的59.05%,拿地成本较高。

  负债率过高,可能成为未来金融街在一线城市继续拿地的掣肘。金融街去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其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线,达71.28%,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点。

  上述南京商业地产公司合伙人对21世纪网指出,“目前上海商业地产宏观环境不好,这对金融街接盘后的运营、盈利能力是个考验。”

  戴德梁行华东区研究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上海甲级写字楼共有约54.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入市,总存量达到631.4万平方米,去年第四季度整体平均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8.73元,同比下降3.75%。

  2014-2016年间,上海中央商务区将有164万平方米新增供应投放市场,且次级和新兴商务区还会新增249万平方米。





上一篇:深圳康泰拿到新版GMP证书 全面复产
下一篇:传茅台将设电子商务公司 推行会员制管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