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 (彭大伟)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已进入倒数冲刺阶段,朝野两党领袖陆克文和阿博特在当地时间28日晚间结束了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三场辩论落幕,选情依旧胶着,谁将在9月7日胜出仍未最终明朗。但有一点明确无误:双方均把经济作为主要议题,而论争的重点就是中国的资源热潮是否已经终结。
今年年初以来澳经济表现低迷,时任总理吉拉德饱受诟病。6月底工党前总理陆克文实现“翻盘”,再度当选总理。二度上台的陆克文从就职演说起便多次称“中国对资源的强劲需求已过去”,并提出应当通过经济转型来摆脱增长疲弱,“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常年坐享矿产资源红利的“幸运之国”澳大利亚似乎幸运不再。8月初,澳政府宣布放弃三个月前制定的预算案,本财年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至2.5%,将财政赤字预期从180亿澳元(约合162亿美元)上调至301亿澳元(约合270亿美元)。
据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今年以来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12%,澳元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一系列货币的汇率下跌了9.8%。该报评论称,发达国家在过去21年里只有澳大利亚未经历过经济衰退,“但现在它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现在断言中国资源需求热潮已经退去,或许为时尚早。刚刚卸任的中国驻澳大利亚前大使陈育明日前撰文透露,中国对铁矿石、煤、铜等矿产品的需求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9至2012年澳上述大宗商品对华出口分别增加11.3%、30.7%和4.9%。
汇丰银行最新发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达50.1,创四个月以来新高,已重返荣枯线之上,并大幅高于此前市场预期。而此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亦显示出经济企稳迹象。
中澳两国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矿业需求和经济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稳定,中澳经济在中长期内将保持结构性互补并从中获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锋分析,在霍华德执政时期,澳大利亚凭借良好的中澳双边关系以及中国经济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保持经济繁荣至今。同时,利用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铁矿石等优质资源,中国的钢铁行业与相关制造业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从1972年中澳建交至今,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国已逐渐成为经济依存度很高的“命运共同体”。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执行理事梅丽莎・泰勒认为,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澳大利亚与中国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冲突,“甚至没有过对华贸易顺差”。
中国正多管齐下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同时着力稳增长、保就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预计,中国本轮经济增长至少将持续至2020年,届时中国人民将实现中等收入水平。
澳大利亚先进的清洁能源、远程教育、医疗和服务业等对于中国现阶段“调结构”意义颇大。韩锋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将带动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更上一个台阶,“陆克文如果希望在矿业以外寻求更多的篮子去放经济,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