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明星药品价格降至新低点。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尘埃落定,拟中选的60种药品平均降价48%。业内人士表示,国采过后,国内药品或逐步取代进口药品,占据国内主要市场。
多款明星药品降价明显
药企厮杀过后,多款明星药品的价格降至1元左右。用于治疗胃病的奥美拉唑降幅达到95%,华北制药、科伦药业、人福药业等10家中标企业的报价均在1元左右,其中哈尔滨三联药业报价最低,为0.694元;用于治疗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单片价格降至1元以下,市场份额最大的东阳光药报价为0.99元。另外,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幅度均超过50%。
内卷加剧,国内药企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海外的药企多会考虑全球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我国药企的主战场在国内,进入集采等于保住了市场份额。”一位在国采现场的药企代表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以治疗胃病的奥美拉唑注射剂为例,除了在公立医院里用,在院外几乎没有市场。失掉集采,就意味着失掉了国内70%公立医院的供应量。
国内药企报品种数量最多,降价幅度最大,牢牢占据国采主战场。报量品种数量前五名均是国内药企,齐鲁制药17个,扬子江药业14个、科伦药业13个、石药集团13个、中国生物11个、成都倍特10个。单片价格由“双位数”降至“个位数”,以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为例,单粒价格从平均108元降至平均18元。仍有超过10家以上的国内药企参与竞价,最终,先声药业以3.2元/颗的最低价中标。
“国采为国内药企打开了市场空间。”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表示,降价已成为常态,创新药上市初期定价过高,制约了药品在患者中的渗透率,未纳入医保也导致药品在入院和推广方面受到一定阻碍。虽然纳入医保伴随着价格下降,但是药品的市场空间也可以被快速打开。回顾过去几年医保谈判的结果,国产品种的参与度不断提升、进入医保的意愿和速度也在提升。
国内药企在中标后也纷纷表示,此次国采将对企业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华润双鹤方面表示,本次拟中选产品确定中选、签订购销合同并实施,将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北大医药方面也表示,采购周期中,医疗机构将优先使用本次药品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若公司后续签订采购合同并实施,将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对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具有积极影响。
海外药企选择“躺平”
与国内药企的态度不同,海外药企则在竞价方面选择了“躺平”。“在多个品种上,海外药企的代表都报出了现场的高价。”上述药企代表对记者表示,奥美拉唑的所有报价中,阿斯利康的报价是最高的。
海外药企的态度或越来越佛系。此次国采,阿斯利康的三款药品均未中标,同样有三款药物申报资格的诺华、默沙东、罗氏也没有中标产品。而此次中选的辉瑞的替加环素、日本安斯泰来的米卡芬净、西班牙艾美罗的依巴斯汀、意大利博莱科信谊的碘帕醇等4个原研药则平均降价67%,降价幅度远低于国产品种。
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表示,对于海外药企来说,药品的降价幅度超过销量增长幅度,参加带量采购就是亏本的,不如专注做全球市场和公立医院采购以外的市场。
“无论中标还是弃标,对海外药企来说,可能都是不划算的。”某跨国药企前高管对记者坦言,一方面,定价要考虑全球市场的平衡;另一方面,丢掉70%公立医院的市场也就意味着每年要少近100亿元的销售额。本次国采过后,综合考虑下,面对目前国内市场的现状,更多的跨国药企可能会调整业务布局。部分跨国药企或会砍掉部分业务线,并对国内的商业化团队进行裁员。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国产药品品种的市场份额或逐步取代进口药品的市场份额。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坦言,集中采购对相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将发挥重要作用,国产品种因其价格优势,也将在此过程中促进国产替代进口,对国内相关产品、产业的影响是积极的。集采的收益方是包括患者在内的供给、需求各方。医药企业将围绕产品研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做文章,国产企业还将加速替代。
创新成药企核心竞争力
集中带量采购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创新才是推动药企穿越医保谈判大幅降价所带来的业绩波动周期的利器,国内外药企将在创新药的研发和销售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市场官刘谦曾公开表示,未来五年,创新药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药企的核心战场。仿制药淘汰赛后产能会更加集中,活下来的企业可以获得稳定但不算丰厚的回报。
“目前,在集中采购中,利润降幅最大的是仿制药,创新药在定价上有一定自主权。”一名研究医药行业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国内数千家药厂目前都是在研发仿制药,未来国内药企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力、研发能力,做到仿制药与创新药的研发生产的合理搭配,通过老产品的利润适度补贴新产品开发,实现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结合。对药企来说,70%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的利润已定,还有剩下的30%市场份额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跨国药企已开始在核心产品方面发力,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罗氏、礼来、赛诺菲等跨国药企纷纷调整自身业务布局和组织架构,通过出售、直接砍掉在研项目或是撤销部分产品团队的方式,以达到缩减开支、聚焦于核心领域的目的。默沙东高管表示,创新药物组成了公司在中国市场产品组合的2/3 ,虽然“4+7”带量采购扩围“不利于公司产品组合中的成熟产品”,但公司转向新的市场战略,将为公司带来长期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