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一哥”之争:最会赚的周黑鸭推新品 最能卖的绝味要扩产
两家企业近期的竞争策略出现分野。
自绝味食品(603517.SH)今年3月登陆A股市场后,鸭脖界的“三巨头”齐聚资本市场--周黑鸭(01458.HK)、绝味食品、煌上煌(002695.SZ)隔空较劲。
证券化将“鸭脖第一股”之争暴露于日光之下,且在资本市场的“大浪淘沙”中,“三巨头”之间的竞争则出现新局面:煌上煌已经掉队,“一哥”之争则在周黑鸭与绝味食品之间激烈展开。
周黑鸭与绝味食品在“鸭脖市值第一股”的“争斗”一度达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步。2016年11月11日,周黑鸭先于绝味食品登陆资本市场。不过,早于绝味食品4个月奔向资本市场的周黑鸭,其总市值曾被绝味食品赶超。3月29日,在绝味食品新股发行收获9连板(含上市首日)之时,该公司以约204亿元的总市值高出同日周黑鸭约14亿元,成为“鸭脖市值第一股”。但狂欢为持续太久,5个交易日后,周黑鸭重新“上位”:自4月7日起,周黑鸭与绝味食品的总市值差值逐渐拉大。截至5月23日收盘,周黑鸭的总市值达173亿元,绝味食品的总市值为143亿元,两者相差30亿元。
实际上,周黑鸭与绝味食品在市值上的“你追我赶”只不过是两家公司经营状况在资本市场的反馈。在实体经营中,周黑鸭与绝味食品的“争斗”同样激烈。
2016年度的业绩成果分别给周黑鸭和绝味食品贴上了“最会赚”和“最能卖”的标签。两家公司去年的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周黑鸭与绝味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32.7亿元,均为煌上煌同期营收的两倍之多。在营收层面,绝味食品以4亿元的收入领先周黑鸭,从而成为当年鸭脖行业“最能卖”的企业。然而,周黑鸭却以同期7.2亿元的归属净利润将绝味食品和煌上煌远远甩开。其“最会赚”的名头并非名不符实,财务数据显示,周黑鸭去年的毛利率为62.3%,是绝味食品的2倍、煌上煌的1.9倍;其当期净利率为25.4%,是绝味食品的2.2倍、煌上煌的3.3倍。
若将两家公司去年营收分摊到单一门店的比较或许更为形象。截至2016年底,周黑鸭和绝味食品的线下门店数量分别为778家、7924家,后者是前者的10倍之多。但平均到单一门店,周黑鸭的单店收入高达362万元,而绝味食品仅41万元,前者则接近后者的9倍。
虽然周黑鸭拥有令同行企业难以企及的盈利能力--这归功于其坚持以直营模式为主的经营策略,但在谋求高利润的同时,周黑鸭也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使得依靠加盟制爆发式增加门店数量的绝味食品占得先机。根据招商证券的研报数据,当前绝味食品的市占率为8.9%,领先周黑鸭3.4个百分点,位居业内第一。事实上,目前国内休闲卤制食品行业集中度不高,更多的企业选择小规模、小作坊经营,蚕食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应对这样的行业环境,招商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卤制品行业的市场有望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靠拢。”
数据各有优劣,“一哥”之争依旧难分难解。然而,这两家龙头企业近期的竞争策略出现分野:为了提升各自在休闲卤制品的市场份额,赚得最多的周黑鸭“玩”起了跨界,而卖得最多的绝味食品则依靠IPO募资坚持扩张其鸭脖产能。
周黑鸭曾试图通过扩大线下门店数量来提升市场份额和收益。2016年该公司线下门店数量同比2015年增长21.4%,但当年,其归属净利润增速仅为29.5%,净利润增速创下近三年的新低。
门店扩张策略收效一般,于是周黑鸭瞄准新品市场。5月5日,周黑鸭宣布推出卤制小龙虾“聚一虾”,触及千亿级的小龙虾市场。界面新闻发现,周黑鸭进军小龙虾市场早已有迹可循。今年4月2日,周黑鸭公布了其全资附属公司与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附属公司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在潜江市建立额外加工设施,以扩大集团用于目前或新产品的产能。界面新闻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潜江市素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之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的“全球小龙虾发展论坛”将在此举行。
而在前期依靠加盟制搭建全国销售网络的绝味鸭脖,则寄希望延续通过产能扩张的方式来提升市占率。绝味食品今年通过IPO募集资金7.4亿元,并结合自有资金共计投资约9.5亿元用于8个省市合计9.45亿吨的酱卤项目建设。此外,为了满足营销网络的需求,绝味食品还计划今年新建180家直营旗舰店。
对于绝味食品而言,在加盟制的助推下,通过增加门店数量是其保持净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016年,绝味食品门店新增率为10.5%,但其当期归属净利润增速为26.4%,尽管这一增速低于周黑鸭,可仍高于绝味食品近三年来净利润增速的平均水平。
此外,据招商证券估算,以2015年中国共有1397个县、11315个乡、20515个镇的数据为参考,绝味食品渠道下沉的门店空间在16400家左右。这意味着,绝味食品未来门店新增数量仍有翻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