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商讯


赛博数码迷航:每年业绩下滑20% 十二年回到起点

  赛博数码广场(Cyber),源于希腊文Kyber,意为舵手,曾被母公司鸿海集团寄予厚望,迅速在国内扩张数十家,誓做行业旗舰。但近几年在电商的冲击下,业绩陡转直下,被迫转身调整业态,而未来方向如何,舵手本身也感到迷茫。

  新金融记者 郗岳

  夕阳下的赛博

  天津南开区科贸街,曾有“天津中关村”之誉,赛博数码广场、百脑汇、颐高数码、时代数码广场4座传统IT商城已经风光不再。

  赛博数码广场2002年入驻科贸街,是最早进入天津市场的3C卖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结合的卖场),在当时是功能最齐备的,周边数座高校的学生以及写字楼办公人士是赛博的主要客群,“买电脑去赛博”这样的广告语依然不算陌生。

  十二年一个轮回,现在的赛博又站在了起点上,甚至比起点还要糟糕。2.2万平方米的卖场显得有些落寞,每个顾客进入卖场,似乎都像接受商铺店员列队欢迎,招揽生意的话语不绝于耳,规模不小的卖场能一眼望穿,流动的人群大部分都是穿着工作服的店员。

  “现在我们的业绩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下滑。”任职天津赛博数码广场中层管理岗位的李明晖(化名)告诉新金融记者,他2010年来到赛博,那一年是赛博事业的顶点,同时也是下坡路的起点。

  赛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店铺租金和临街广告位收入。在波涛汹涌的电商冲击下,实体店铺生意难以为继,租赁合同到期后,很多店主选择退出赛博。三楼的电脑耗材商区以散户经营为主,现在已经有1000平方米出现空置,相当于整层面积的六分之一。赛博一层主要是3C品牌商铺,比二、三类经营散户抗冲击能力好一些,但是也出现了退租现象,一楼400平方米的联想专卖店已经清空,还有一家苹果授权店也已经闲置。

  李明晖告诉新金融记者,一层品牌商铺的店租是每天每平方米20元,以退租的联想专卖店为例,每天租金是8000元,整年是290万元。“对于联想公司,单一门店的店租是可以承受的,作为品牌经销商,会在传统卖场布局多个门店为用户体验和购买,但是在电商时代下,也会有选择地关闭效益欠佳的实体门店。”

  天津赛博的命运并不是地域性的,纵观全国范围内的赛博数码卖场,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几年前赛博北京数码广场关门歇业;去年5月份,富士康在大陆投资的第一家赛博数码广场也在上海贴上了封条;除了中国大陆市场,赛博数码2012年6月起在大本营台湾设点,计划陆续开设6家实体店面,无奈台湾3C零售市场竞争激烈,赛博近期开始取消订单,清理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家电库存,为关店做准备。

  数据显示,2003年,赛博数码广场在中国大陆有53家分店。但由于“营业额跟不上,产生巨幅亏损”,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关店,目前仅剩下34家。

  这是3C卖场的集体命运。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电脑商城几乎都集中于繁华市区,年租金非常高,在一线城市以“租房子”这样的商业模式很难维系。

  一二线城市可购买3C产品的渠道太多了,传统3C渠道外还有商场及运营商渠道等,另外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这使得3C产品的销售越发标准化,弱化了传统电脑城的销售优势。李易说,“现在资本驱动的这些电子商务网站还处于互相血拼的状态,价格战的结果是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的转移对传统电脑城冲击很大。”

  梦断渠道

  渠道一直是鸿海集团向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部分,承载着富士康从代工向商贸、物流和科技服务转型的梦想。

  富士康谋划的销售渠道分为四类:一是富士康投资的IT大卖场赛博数码,主攻大中型城市;二是与全球第二的消费类电子零售商麦德龙合作的万得城;三是落地在三线以下城市的“万马奔腾”小型数码连锁店,鼓励工作满5年的员工申请加盟,返乡创业;四是异业结盟的“店中店”,进驻大型超市的敢创数码。

  按照原本的设想中,富士康希望将自有品牌通过实体渠道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进而打通富士康在大陆的相关电子产业链。富士康拥有巨大的制造能力,打造一个终端的出海口其实一直是其郭台铭(富士康CEO)的心愿:“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台湾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像鸿海这样,在中国大陆拥有如此多的工厂和据点,如果鸿海工厂变成了卖场,渠道事业就一定会发展起来。”

  2011年,尽管赛博数码已经出现受电商冲击业绩的苗头,郭台铭依然执意大举扩张渠道版图,当时郭台铭拟斥资100亿人民币,在大陆一、二级城市,大举猎地,新增的赛博卖场,将一改“租赁大楼再转租”的模式,将采自地自建。

  当时鸿海评估,大陆2011年的房地产政策可以为公司降低购地成本,按照计划,2011年赛博数码广场将再新增8个据点,店面总面积增加5成。郭台铭分析,中国大陆已从世界的制造工厂,迅速转为世界市场。

  为抢先机,他还把2011定为“赛博元年”,透过租赁及买地双模式,迅速扩大赛博数码渠道版图。

  然而赛博的扩张元年却遭遇了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产业,当时电商已经将触角伸向IT产品市场。根据当时的产业数据,京东商城[微博]包含IT产品在内的3C类销售额占据整体销售的80%左右。以此推算,京东刘强东在2010年的3C产品销售额约为80亿元,2011年是140亿元。这个数字尽管低于中关村IT卖场的280亿元,但一年内超过75%的增长令人侧目。

  除去电商的夺食之战,传统电器卖场也瓜分着3C产品的市场份额,比如苏宁电器,2007年刚进入IT产品渠道时,销售额占比约为6%,约为24亿元,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150亿元。

  双重挤压下,富士康最终没有打赢这场渠道之战,2012年鸿海曾计划将赛博分拆上市,当年6月正式向台湾证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之后便没有了下文。

  其实赛博的失利只是富士康兵败渠道之战的一个侧面,其他战场也相继传来哀号:此前由于大型电子专卖店万得城双方投资人经营理念不同,富士康和麦德龙几乎闹僵,不过郭台铭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陆的实体3C店营运效率不高,不像美国百思买等。此外,万马奔腾连锁店经历了一年多的渠道试水,也进入到难以为继的状态,关闭数十家店铺,其市场定位、经营模式及扩张目标都可能会进行较大的修改。

  今年5月,鸿海集团做出了艰难的决定,鸿海集团旗下公司广宇公司抛售了其持有赛博数码公司48%的股权,此举被市场解读为鸿海集团彻底退出中国大陆3C渠道市场,而根据广宇公告披露,相比此前入股金额,此次出售全部赛博数码全部股份让广宇投资亏损额达到230万美元。广宇表示,现在出售是适当的时机,相关股份将由赛博数码经营团队收回。

   转型压力

  夕阳下的赛博数码广场,如今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转型。

  规模上,赛博无法与各自拥有1700余家分店的国美苏宁相比,业绩上赛博还逊于日薄西山的中关村卖场。如此形势下,赛博首席执行官朱家义于2010年宣布,卖场要转型,未来将打造新型的IT卖场。

  依据朱家义的规划,赛博要在原有的电脑城基础上,增加赛博直营的大型3C直营店,以及周边产品专卖店,比如运动器材、户外用品等。

  天津赛博李明晖告诉新金融记者,富士康每年对赛博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于业态调整卖场转型,“未来我们计划把3C产品销售业态从100%缩减到10%。”

  按照初定方案,赛博卖场一层还是以3C品牌店为主,“数码产品实体店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体验,包括售前和售后,年长的消费者到实体店购买会比较放心,第二就是可以议价,京东等电商不能议价,也许在经销商和卖场做促销活动的时候,消费者实体店购买的价格比网购还要低。”李明晖说。

  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仍然偏重实体,大型卖场更是首选,占比高达35%,而它们每年的销售数据都在不断攀升。

  艾瑞咨询[微博]资深分析师苏会燕认为,如果卖场经销商能够扬长避短,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因为无论电子商务如何发展,还是无法比拟卖场经销商能让消费者直接体验的优势。“学习苹果Apple Store的经验将有助于卖场经销商走出困境。比如,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时间、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等。”

  此外,DIY攒机类业务也是传统卖场的优势所在。天津赛博数码广场2层主要是DIY攒机商铺,按照调整计划将做部分保留,因为攒机比品牌机还是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认为,未来3C卖场更有可能向Shopping Mall(购物广场)的业态形式转型,而不再是现在这样单纯的电脑城形式存在。

  目前赛博计划把引进餐饮和娱乐业态,根据卖场体量,初步把转型后的赛博定位为社区MALL,商业辐射到周边三四公里之内的消费人群。“数码消费属于目的性消费,卖场逗留时间短,今后我们希望通过其他业态吸引更多客流带动3C业绩,毕竟餐饮和娱乐这种体验式消费是不会受到电商冲击的。”李明晖说。

  从100%3C产品销售业态转型为综合性业态绝非易事。虽然赛博团队决心调整,但是目前赛博的硬件设施还达不到综合业态的设施标准,李明晖表示:“天津赛博卖场是2002年建成的,设施标准都是以数码服务为主,只要有扶梯、货梯、中央空调、消防设施就好了,但是新的业态,对硬件标准要求很高,所以现在招商难度很大。”

  如果改造落后的设施,就会面临不菲的改造成本,而有成本就会有风险,这也是赛博转型顾虑的问题。天津赛博卖场店长经常开会对员工说:“不转型是等死,转不好就是找死,但无论如何都要改变现状。”





上一篇:高通四次拜访发改委 称愿就反垄断调查作出改进
下一篇:利郎危机:利润首下滑 主品牌LILANZ关店整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