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轮回
几经沉浮、几番起落的孙宏斌;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偏执狂宋卫平――两个惺惺相惜、优势互补的男人,如何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东地产 报道
5月23日下午,杭州,黄龙饭店水晶宫。
凡在业内小有影响力的房地产、财经媒体悉数到场,从上海、苏州、无锡、北京、重庆等地搭乘大巴乃至飞机前来,就为了这一场3小时的发布会。
一切似乎都值得被以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就连主席台上的名牌,也让记者们轮番拍了好一阵。
发布会的主角,宋卫平和孙宏斌,有着完全相反的风格。
眯着细长眼睛的宋卫平说话时仿佛闭着眼睛在思索,语速缓慢、语调平稳,对提问的回答更像是对个人情怀的一种抒发,深情而具情绪煽动性,时不时引发在座记者的鼓掌叫好。
瞪着一双大眼睛、五官轮廓鲜明,外表十分“正气”的孙宏斌,说起话来却不像他长得那么“气势磅礴”,极快的语速、浓重的口音、甚至偶尔结巴,时不时冒出简单却犀利的精彩语句,一次次把现场听众逗得哄堂大笑。
这可能是近几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内发生的最精彩的剧情。
这不是传奇企业家交班的悲情故事。
这是宋卫平和孙宏斌人生中,分开上演的两场新戏。帷幕,才刚刚拉开。
宋卫平:宿命
现场速写:“永远退不出绿城”
天蝎座尽管容易因一个执念而一意孤行,却又是聪明而颇具谋略的,身居高位者尤甚。所以宋卫平当然没有退出,更不会输。
和其他房企高管在召开财务有关发布会时的严肃拘谨,以及记者的犀利质问不同,融创绿城股权收购的发布会带有明显的“宋氏风格”,甚至可以说完全在宋卫平的掌控中――这是一场宋卫平个人观点的发布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宋卫平通过回答提问,成功地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定性:
过去,强调为产品骄傲,感激员工和业主的支持,从理性和感性角度均为他在“绿城”的掌舵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苏州桃花源)是你们苏州的骄傲,杭州人到苏州造了一些最好的苏州的房子,融创和绿城也不用分,苏杭本来一起都是天堂,是最好的房子,最好的中式苏州园林的那些房子是由天津人、由浙江人到苏州那么好的房子去造出来,我们一定把这样的好房子在全国、全球甚至在月亮上面我们去造。这个苏州房子是不是苏州最好的房子,你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是不是?”
“不是退出,退不出的,我很想退出,但是不能够退出,为什么不能退出,我欠业主好大好大的情。没有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是没有绿城的,没有那些员工的员工也不会有绿城……我今天再次声明我不退出绿城,因为我已经退不出绿城了,绿城前面20年是割不断的,绿城是我这些同事们一起打造的,永远退不出来,所以不要讲这么悲哀的话题,我和客户们永远在一起,生生死死。
现在,力挺孙宏斌,表示企业尽管交给融创,但团队不变,减少外界对品牌贬值的疑虑。
“因为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哪怕是一般60分聪明的一个商人,他当然应该知道怎么样对待他的客户,教都不用教,这个问题对老孙的担忧和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他要在江湖上混下去,他要对得起融创的客户、绿城的客户、天下所有人,这个不用怀疑的。”
“绿城设计里面两千多个建筑师还有结构师里面,他们选择了一批最优秀的人作为他们的合作,我相信这批设计师们的本事和能力,可以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融创以前的房子不是融创自己不努力,是融创没有找到更好的战略合作资源,这个问题在跟绿城有兄弟般的友谊之后,我相信我们毫无保留跟融创互通有无。”
未来,将继续发展的“蓝城”代建、养老、农业等非上市业务,宣传自身理念,为这些业务的扩张打下基础。
“我们在今年的秋天,我们第一个养老产品在乌镇开业的时候,各位去看一下,原本是绿城的,以后也可能是绿城,也暂时也叫蓝城,是一个新的模式,是非常好的,从营造到运营到护理,都将达到中国第一流的产品,欢迎大家去乌镇,你们愿意去,明天我就可以组织和安排你们去看看那个产品,真的很靠谱,谢谢大家。”
“我相信我花了20年时间,把中国的房产品从普通的一般的第三世界的营造,把它变成世界一流的营造,我做到了,我肯定做到这一点,你们如果要想继续提问的话,帮我鼓个掌,好吧。后面的事情等我做成了,你们再给鼓掌,三五年之内,我们的绿城建设会继续发展,我们绿城养老,养老在社区里面的应用和居家养老里面的应用一定会做到世界水平,并有10万、20万人的受众,我相信包括在农业在内,也可以进行有些根本性变革的可能性。我努力,我一定努力!”
未来展望:理性的选择
在大多文字工作者看来,宋卫平就像是一类中国房地产人物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感性而文艺的标志。
对他个人经历的感叹,对他用词和语句的剖析,对他每一个动作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悲情的渲染中,作者和读者得到了共鸣和情感升华。
宋卫平的选择真是迫于现实的悲剧吗?
并非如此。宋卫平只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对未来的预判,主动选择了“转型”。
转型并非没有准备:代建业务早已发展得风生水起,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也即将推出。
转型更是顺应了房地产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市场趋向理性,专业的服务型企业机会增多,单个领域细分加剧,轻资产运营更被看好。
以代建业务为例,其中的项目代建,就是与已经取得土地证的企业对接,由合作方承担全部或部分资金,绿城建设承担开发任务,通过管理和品牌输出,为已获得项目的委托方提供房地产全过程的管理。
绿城建设负责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工程营造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竣工交付管理等开发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绿城建设根据合同约定在受托管理项目使用绿城品牌。履行项目委托开发管理职责和义务,根据合同的约定或委托方的授权行使项目日常经营管理权,努力实现项目管理各项目标,取得合同约定的收益。
这样的模式,是擅长造房子和服务客户,却不擅长管钱和打理政府关系的宋卫平“扬长避短”的最佳路径。
对于宋卫平来说,资金风险没有了,能一心一意造好房子,发挥品质优势了;对于委托方来说,绿城的专业队伍提高了开发效率,最终产品能获得“绿城”品牌的溢价。
不过,一位大型房企工程管理人士告诉《东地产》,绿城全产业链的代建模式利润率会高于普通施工建设单位,但若要扩大规模,瓶颈在于人才。“即便有足够的管理人才能跟上,也没有足够的优秀施工队伍,项目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反而会影响品牌。”
孙宏斌:轮回
现场速写:谨慎下的野心
太多“激进”“个性鲜明”的描述,让孙宏斌听上去并不像是保守而理性的处女座。
但宋卫平的一句“老孙这人别看他有个性,他非常讲道理”,还是把孙宏斌讲究“逻辑性”的处女座特质暴露无遗。
或许是当年在联想揽权过多,吃过金牛座老板柳传志的亏――互为对宫的固定星座金牛和天蝎,对于掌控权的要求均不容小觑――孙宏斌在发布会上极少透露对公司运营的看法,更多地是表达对宋卫平的服从和绿城品质的赞美。
“绿城是中国第一品牌,品质高端,在好的产品上一定是中国的第一品牌,就像九龙仓吴主席说的‘至尊品牌’,宋总已经把这个品牌带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我想最主要你得有资格做这个事,得宋总看得上,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最主要是宋总能选择我们。在上海这个平台上,宋总得了我很大的信任。所以我想可能这种信任、这种托付,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了。”
“绿城永远是宋卫平的绿城,宋总是这个企业的领袖,是这个企业的旗帜,他也是中国在高端品质地产这块的旗帜。”
“都是宋总的人,我也是宋总的人。”
“我就听宋总的,宋总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上次是绿城跟融创合作成立一个公司,这次是融创加盟绿城,因为过去两年里面我一直是绿城的中层干部,一直管着上海那一块,这次是提拔 ,主要是花钱提拔了,绿城还是绿城,绿城所有的一切都不太有变化,是我们加盟,是融创加盟绿城是准确的。”
尽管孙宏斌所有的回答都简短而小心翼翼,但从中还是能看出他的野心和自信。
“我的问题是你觉得我们现在不如它(万科)吗?”
“九龙仓等着分钱就是了。”
“我们这个合作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九龙仓,我在努力的干活,最后收益有九龙仓一半,所以九龙仓是最大的受益者。”
宋卫平偶尔透露出来“我跟他最大矛盾,他要扩张,他说广东也要去,福建也要去,我一听就傻了”,更是证明了原本那个“充满激情”的孙宏斌仍在。
“隐忍”和“低调”――或许是在人生道路上两次“栽跟头”的孙宏斌学会的最实用的技能。
未来展望:前路漫漫
孙宏斌和融创花了花费了63亿港元,买到了什么?
纯粹从收购的项目、土地价值等角度讲,绿城目前土地储备超过3889万平方米,其中11%位于杭州大本营,33%位于杭州以外的浙江地区,5.4%位于上海,27%位于环渤海区域。
除了融创进入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杭州外,绿城有布局的主要区域和城市还包括海南、南京、长沙、青岛、大连等。
这对于原本以“城市深耕”为主要策略的孙宏斌来说是一个挑战。“会有问题的,问题会很大,是特别难管的,这是个挑战。”
有关未来进入的城市如何分配,孙宏斌表示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在各自优势区域各自发展,比如融创肯定会退出浙江和山东,绿城不进入重庆;第二个原则是在一线城市合起来做,比如北京、上海等。第三个原则,在深圳、广州、厦门、福州、南京等南方城市,均以绿城为主做,融创入股。
同时,正如孙宏斌自己所说的,更为值钱的是“绿城”这一品牌的价值。“其实大家都知道绿城的品牌价值就值200亿,我们这次交易的价值相当于200亿,相当于我们就买了一个品牌,土地跟房子都白送了。”
在宋卫平的精心维护下,“绿城”作为一个代表着“品质”和“高端”的品牌,一直维持着最良好的口碑,相比仁恒、星河湾、方兴等开发商,规模和分布范围也最大。
一方面,打上“绿城”标志的项目都能获得高品牌溢价;另一方面,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想培育出和绿城一样的品牌,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绿城诞生,恰是在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前十年:周转可以缓慢,地价占用的资金成本不高,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绿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也有足够的客户群作为购买力。
纵观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选择完全走高端路线的开发商少之又少,能把高端作出规模的几乎没有,只有少数的外资开发商和央企能“扛得起”高端项目缓慢的周转速度。
从这一角度来看,孙宏斌的花销完全值得,惟一的挑战是未来能否维护好这个品牌。
从宋卫平的话来看,绿城原有的团队和人员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呆在绿城,团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品质不会有变化。
“反正是绿城造的房子,不管以前造的,现在造的,将来造的,我全部负责任。”宋卫平的发言,以及本人并未卖光股权,也是给绿城员工和“绿粉”吃了一粒定心丸。
不过,随着“蓝城”代建、养老等业务逐步发展壮大,宋卫平精力必定会被分散,而对于人才也会有所需求。届时,孙宏斌需要更注重品质把控,并且稳住原有团队――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东地产 傅一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