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钢铁复产卡壳政府力避“第二个联盛”
张国栋
4月14日,供货商陈元(化名)终于坐不住了,在家待了七八天后,决定再次前往闻喜县。此前,为了能够讨得海鑫钢铁集团(下称“海鑫”)欠下的货款,陈元曾在当地住了近半个月,但收获并不大。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独家报道,李兆会和其妹李兆霞曾悄然赶回海鑫,并组织召开了海鑫的内部会议,“打算要在4月10日前复产”。这个会议,除了海鑫生产恢复小组成员参加,县政府还传达了省政府的批示,称决不允许海鑫出现联盛那种情况。
但时至今日,海鑫方面依然没有复产的实质性动静。3月20日前后,海鑫的6座高炉中,除了5号高炉是焖炉外,其他几座全部熄火停产。
实际上,就在海鑫内部会议召开的同时,当地金融部门还曾专门召开了一个协调会,具体由政府牵头,协调下来就进入复产阶段。
本报记者多方渠道获悉,目前海鑫的解决方案是重整,破产可能性不大,现在的解决方案会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在主要是协调银行,账户会陆续解冻,再就是地方减免税收,电费的问题往后推迟”。
根据一位供货商的反映,海鑫之前对复产太过于乐观,现在其实还在准备复产过程中,“当地政府是全力在支持(复产),但银行各自有各自的盘算,现在账户还封着,几座高炉都还没有开”。
“估计不能如期复产了。”4月14日,陈元也向本报记者称,主要是银行协调会出现了波折,“可能复产要推迟了,因为与银行的协调会不是很理想。”
这意味着这家钢厂向好的势头改变。
李兆会和他执掌的海鑫,近期被曝陷入巨额债务危机。《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渠道获得的反馈是,此轮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是去年12月份海鑫被抽贷了14亿元,其后,又于今年1月份被抽贷12个亿。但这一说法,未找到官方出面证实。
早在2012年,海鑫就曾因为负债率过高,在资金链出了问题。“当时是找了家公司做托管业务,此后,有一船货到了港口,但海鑫没有钱付款,这个事情就抖出来。”一位熟悉海鑫业务的业内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说。
该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还表示,一座600万吨的钢厂,负债率如果是100%,债务规模差不多在百亿,“2012年的时候,海鑫的债务已经超过100%”。
海鑫歪打正着?
在一位跟海鑫有过贸易往来的钢企高层眼里,李兆会接手海鑫走到今天这一步,其父李海仓时期建的几座高炉到现在也不过时,目前其产品仍属于优质产品。“这个钢厂没有别的毛病,主要是资金上出了问题,相对也比较容易扭转。”
李兆会接手海鑫后,充分利用了李海仓留下的人脉资源,“李海仓生前为人非常好,李去世后,大家都把感情投到了其子李兆会身上”。
前述钢企高层向本报记者回忆称,李海仓在世时,“当别人的矿石没有车皮可用的时候,海鑫是优先保证车皮的企业,当其他钢厂没有车皮把产品运出山西时,海鑫的车皮也是有保证的”。
正是借着上述厚实的基础,加上接手的时候钢铁形势一直不错,特别是在2003年到2007年,李兆会治下的这家钢厂的确也挣到了钱,但他依然觉得钢铁来钱太慢,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挣到的钱拿出去做了投资。
如今,海鑫深陷巨额债务的困局,现在最着急的是当地政府和银行机构,“山西很多的县城不大,1万多人的厂子如果不运行,就业不解决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
不过,上述钢厂高层也表示:“与其现在让钢厂生产一吨赔一吨,还不如不做,李兆会很早转向投资,有点‘歪打正着’。”
该人士测算,目前的钢铁形势下,内陆钢企的物流成本过高,拿唐山的钢铁厂和海鑫比较,如果唐山的钢厂不赚不赔,海鑫至少要赔100块钱。
实际上,如果将海鑫与河北很多民营钢厂比较,后者普遍面临要关停并转的难题,之前老板们投了很多钱,但也基本没做其他产业,当钢铁大潮退去,李兆会转投他处是否比陷在钢铁里不能自拔要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