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商讯


杜邦首创尼龙丝袜引领美腿诱惑:为推销让员工每天穿

  柯爱伦的手术刀,无情地挥向曾经的吸金部门。杜邦用一场化学品谢幕背后的转型基因,宣告212年的长生秘诀。

  ◎本刊记者 吴燕雨 | 文

  世界上第一批被丝袜美腿诱惑的人出现在杜邦。上个世纪40年代,杜邦公司首创尼龙丝袜。在当时,“尼龙”二字几乎成为杜邦的代名词。为了推销尼龙丝袜,杜邦曾命令公司里的女员工们每天穿丝袜上班。这个决策的结果就是,很快,杜邦的男员工们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因丝袜“赏心悦目”。

  这样的营销方式,让当时售价2美元的第一批杜邦尼龙丝袜脱销,72000双尼龙丝袜在短短一天内就被抢购一空。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杜邦公司总部大楼里,女员工穿着尼龙丝袜上班早已成为常态。除了尼龙丝袜,你还可以听到她们的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的清脆声。这样的办公环境,你很难把它和一家世界化学品巨头公司联系在一起。

  在人们的印象里,化学品公司的员工似乎永远都是穿着白色大褂、戴着厚重的金丝边眼镜,周围散布着各种复杂精密的化学仪器。然而这一约定俗成被杜邦彻底打破。

  “在杜邦,有50%以上的科研人员都是女性。”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曾经自豪地表示。在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历史中,她是第一位女掌门人。她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25年,一头利落的短发,展现出这位女强人独有的干练。

  有人说柯爱伦是铁娘子。上任后,她裁掉了杜邦8%的员工,替换掉11%的管理人员。也有人说她是妈妈,带有女性色彩的管理方式给杜邦注入了新的活力。杜邦改变了化学品行业里陈旧的传统基因,而其特有的企业文化也让杜邦与同类化学品公司有了不小的差别,尤其在柯爱伦的领导下。

  当然,这位铁娘子带给杜邦的远远不止男女员工性别比例上的变化,而更多的是把改变作为一种基因,融入了公司,让杜邦一直对改变充满热忱和着迷。在杜邦诸多改变中,人员的变动最为显著。

  留下来?不可能

  要么拿钱离开,要么跟着新东家走。

  2012年8月30日,杜邦与凯雷投资集团达成协议,出售高性能涂料业务,这桩出售业务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1000名杜邦员工要离开。

  “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会提前通知。杜邦不可能留下他们。”作为杜邦中国人力资源部门的一员,王泉(化名)对那次的裁员印象颇为深刻。王泉介绍,此次杜邦业务剥离大约在2015年中期完成。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即将一批批的离开,工位上已经没有熟悉的脸庞,堆满书籍的办公桌上也越来越空,王泉感到有些慌乱。面对同事陆续的离开,王泉显得很无奈。“心里能否接受这种被迫的离开,不是我们这个阶层能够决定的。”

  其实,离开并不意味着失业,只是换了新的东家,甚至他们依然可以共享杜邦的系统和邮箱,在一起办公,但一个明显的现实是,他们已经不再是杜邦人。

  在这座大楼里,他们似乎与昔日的同事被划分成了两类人,一只脚踩在杜邦办公室里,另一只脚却已经踏出了杜邦的大门。若即若离的状态让高性能涂料人显得十分尴尬。

  两种选择摆在这些人眼前,一种是失业但可以获得不少的补偿金;另一种是换一个东家,继续干自己最擅长的活。经过了几天几夜的辗转反侧,大部分人都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跟着新东家走,只有30人选择了离开。

  这些“被离开”的人中有工作了20年的老杜邦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享受被破例的权利。有人想调换部门、继续留在杜邦,当然不行。在杜邦公司的规定里写着这样一条:4年之内,杜邦不得重复招聘相同员工。换言之,这些离开的人,在4年内不可能再回到杜邦。

  对于杜邦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苏孝世来说,这些员工的离开并不是最让他痛心的事。高性能涂料曾经是杜邦公司最吸金的业务之一。然而时间久了,当时的高性能涂料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再那么赚钱的买卖。

  “高性能涂料业务多年来一直保持增长,但我们认真考虑后,确定此部门业务在杜邦之外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苏孝世回忆道。杜邦高性能涂料业务部在汽车涂料和工业涂料领域居领先地位,曾经以不错的产品和客户服务见长。然而苏孝世下了狠心,在出售业务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项交易与我们的愿景――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型公司相符,也与我们的长期战略――提升杜邦在农业、营养品、先进材料、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一致,因为这些领域具有更多的高增长、高利润机会。”

  柯爱伦认为这是一项很棒的决定。“当一个部门没有发展潜力的时候,我会考虑撤换掉它。”

  虽然售出高性能涂料业务,但杜邦仍然致力于服务汽车业并保证汽车轻量化的高科技创新成果、环境友好型汽车空调制冷剂、基于生物材料的座垫纺织品及新一代生物燃料等产品都会继续提供给客户。

  习惯了和过去说再见

  这次业务剥离,在杜邦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小插曲。杜邦变革的决心异常坚决,它甚至更换掉用了65年的广告词“生产优质产品,开创美好生活”,改变为“创造科学奇迹”。老杜邦似乎已经习惯了和过去说再见。

  在杜邦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的赢利报告中,杜邦选择出售其氰化物部门,超过2%的员工被解雇。而杜邦公司第四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由于成本费用的增长压低了杜邦公司的赢利空间,这一财季的净利润水平较上年同期下滑了70%,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

  此外,杜邦公司计划剥离它的高性能化学品事业部 ―― 包括Teflon牌含氟聚合物和Ti-Pure牌二氧化钛 ――组成一家由杜邦股东所有的独立上市公司。

  柯爱伦表示:剥离该事业部无疑是最佳选择,通过剥离将建立起两家实力强劲、富有高度竞争力的企业。

  高性能化学品事业部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但是也受到了市场剧烈变动的影响。此次剥离业务能够帮助杜邦进一步落实公司的战略目标,把杜邦打造成快速发展并且具备高价值的公司。

  苏孝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杜邦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增长的高科技企业,其战略决策不单单是从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更强调根据时代的主流趋势来确定自己将进入的领域,根据未来人类的消费取向来确定自己的业务组合。”

  早在1999年9月,杜邦就宣布了新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全球定位,从一家“化学公司”转变为综合的“科技公司”。

  科学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杜邦正在将自己发展成一个增长更快、知识含量更高的公司。杜邦意识到,能独特地表述本公司精髓的企业新定位,对于加快公司发展进程极为重要,而“创造科学奇迹”能让杜邦达到这一目的。

  从火药到化学品到食品,杜邦每次的转型都是果断决绝的,这一点从杜邦裁员的数量上就能看出。

  2006年,杜邦对旗下的高性能涂料部进行重组,关闭4家欧洲工厂并裁员1500人。

  2008年,由于建筑市场的不景气,以及消费者支出的大幅下降,杜邦下调了第四财季赢利预期,并且宣布裁员6500人,包括2500名全职员工和4000名合同工,被裁掉的员工主要从事公司面向西欧与美国市场的汽车与建筑相关业务。

  2009年,杜邦进一步裁员2000人,以配合其削减成本的计划。杜邦正试图保留现金并渡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这一波裁员约相当于杜邦3.5%的人力,在新裁减人员中的多数属于服务汽车、建筑和工业市场的部门。

  2012年,由于当年第三季度业绩下滑,杜邦公司下调全年赢利预期,同时计划裁员大约1500人,以节省成本。

  除了公开的裁员资料,杜邦公司的裁员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这一切和杜邦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世界500强中最长寿的公司,创始人厄留蒂尔・雷内・杜邦也成为美国的四大家族之首。

  这个美国四大家族之一的贵族,杜邦家族曾经是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驱逐的对象。从钟表世家走出来,离开法国到美国,成为美国四大家族之首。

  在《杜邦家族》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的文字。“翻开战争史,我们会为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争所吸引,也会为在战争中丧生的人们感到惋惜。然而,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对战争秉持的是推崇的态度,甚至略带一些狂热,这便是杜邦家族――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庞大家族。”

  厄留蒂尔・雷内・杜邦是杜邦公司的创始人,他在美国特拉华州白兰地河畔建立杜邦火药厂的初衷并不是完全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可这一举动,构成了杜邦的根基。

  多次到故土法国考察后,源源不断的订单飞到杜邦的手中,杜邦火药在业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随着战争的逐渐远离,人们眼中的杜邦摇身一变成了化学工业中的佼佼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曾说:“在美国,一般企业的寿命只有6年。”

  这是杜邦打破的另一个“传统”――长寿。

  不惧转型似乎就是长寿的秘诀。

  这个200多岁的公司从来都是狂妄的。每一次的转型,杜邦都不惜一切代价,似乎坚信一定会成功。

  直到今天,杜邦公司里流淌着的依然是不安的血液。

  去年年底的一则消息宣布杜邦拟退出钛白粉市场。这个年产近100万吨,在杜邦公司已经开工了数十年的生产线如今面临着即将被关闭的命运。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几年前,钛白粉业务就给了杜邦中国沉重的一击。

  2008年年底,杜邦在山东东营市圈了一块地,这片位于市中心13公里的海边盐碱地,是杜邦规划的世界级工厂。在这里,将诞生出每年20万吨年产量的钛白粉工厂。

  杜邦集团将为这个工厂投资6.4亿美元 (约47亿元人民币)。而同时期,杜邦在中国内正式启用的中国研发中心,投资仅有2000万美元。杜邦在钛白粉项目的投资,就可以打造3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可见杜邦对钛白粉项目的重视程度。而这也是迄今为止杜邦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工厂主要生产氯化法钛白粉,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的白色颜料。

  然而事情不如杜邦预想中的顺利。东营市市政府的阻拦和环保隐患让项目夭折。

  东营钛白粉项目夭折后,杜邦逐渐淡出钛白粉市场。如今,随着高性能涂料业务的剥离,钛白粉也成了其中一个被剥离的项目。

  虽然杜邦公司并没有对钛白粉的命运给予正面的解释,但杜邦渐渐退出钛白粉市场已经成为事实。

  船大难掉头?

  转型说来容易,简简单单两个汉字,却让许多企业手足无措。

  杜邦是个特例,就在陶氏、巴斯夫等世界化学品巨头纷纷业务下滑、承受着亏损的时候,杜邦早已经提前掐断了这笔可能亏本的生意。

  在逐渐剥离了高性能涂料部门、出售了自己的化学品业务之后,如今的杜邦一改往日作风,将中心放在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农业。

  如今,杜邦将每年研发经费的60%(17亿美元)用于与增加世界粮食产量相关的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食品的健康和营养等都是杜邦人如今思考的问题。

  为了构建好农业这座新垒砌的大厦,杜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越来越多的杜邦人选择穿上墨绿色的工作服,开着红色的拖拉机耕田,研发人员、销售人员……无一例外。

  为了发展新业务,杜邦收购了丹尼斯克公司特种食品配料业务,当年第三季度实现营养与健康品销售额8.44亿美元,增长了5.4亿美元。杜邦希望通过收购相关企业以扩大市场规模。不过,收购方向主要是食品加工的中游企业,而不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终端食品制造商。

  如今的杜邦正在考虑收购营养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合适企业,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的业务,适应中国城市化加快,为营养与健康领域提供的巨大市场空间。

  “杜邦试图通过营养与健康事业部提供功能性食品配料及大豆蛋白产品,以满足中国食品饮料企业的广泛需求。通过提供先进的生物技术和食品配料,帮助中国食品医疗企业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生产的进一步现代化。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杜邦将严格恪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苏孝世这样说到。

  面对转型,杜邦从来没有犹豫。





上一篇:汇源收购三得利被指弱弱联手 朱新礼拓展上游步履维艰
下一篇:追问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中石油排污管超期服役十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