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房产4月7日北京讯(记者 孙梦姝)近日,中信集团拟通过中信泰富到香港整体上市,对此据证监会[微博]在4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信股份将通过中信泰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需经证监会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批准。
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资控股境外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泰富)于3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与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达成框架协议,拟以发行股票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中信集团下属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股份)的全部股权。评级提升 “垃圾”变成“宝”
中信股份是中信集团在2011年成立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以及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实业领域,包含了中信集团绝大部分资产。中信集团网站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信集团净资产为2355亿元。
由于此次中信泰富几乎持有了母公司的全部资产,多方分析认为:这是中信集团借壳中信泰富,实现了整体上市。并且投资者憧憬着中信集团借整体上市开始混合所有制尝试。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日前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只要有利于提升集团经营效率,配股方案将不排除会引入社会资本或外资股东。
中信泰富一共有7个美元债、1个人民币债和1个港元债,初始评级全部位于投资级别以下。3月27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已将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Baa2的发行人评级、中信泰富有限公司Ba2的公司家族评级和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列入上调的复评名单。中信泰富中期票据计划的 (P)Ba2亦被列入上调的复评名单。这表明:中信泰富的评级有超过一半的几率在未来3个月内会被调升至Baa3(或以上)的投资级别。
在3月26日以前,除了2018年到期的债券报价105美元以外,其他全部低于100美元的债券面值,息率高至9.5%,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债。
接下来3月26日当晚,中信泰富宣布将现金、贷款和发行新股全资收购母公司中信股份100%的权益,股东权益价值2250亿元。其债券价格由此开始上涨。截至4月3日,7个美元债全部升破面值,2022年到期的美元债高见107.625,永续美元债的升幅最大,平均孳息率也迅速下降。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称:扩大后的集团由于要维持最少15%的股份流通量,所以中信泰富最多可发行的新股数目是67亿股。以每股13.48元计算,新股价值约等同120亿美元。该行假设中信集团估值为0.5-1倍市账率,估算介乎60至240亿美元的现金代价需要透过额外借贷取得。借壳上市 筹划多年的布局
中信集团和中信泰富之间充满各种审时度势的交易。中信泰富的创始人荣智健是中信集团创始人荣毅仁之子。中信泰富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股价骤跌,面临被强行平仓的困境,中信集团相助,让荣智健躲过一劫。
国有大股东的第二次救赎即2008年轰动一时的澳元衍生品危机,荣氏家族因此被迫淡出中信泰富,而中信集团通过救助方案对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增至57.6%。
2008年时任董事长孔丹开始带领集团酝酿整体上市方案。囿于A股市场一块资产不能上两次市的规定,中信集团整体上市方案只能弃A股选H股。中信内部在2009年就确定了中信泰富无疑是中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最佳壳公司。此次中信集团H股整体上市获批,算是借了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东风。
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信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并迁册香港,体现了中央改革央企、国企的决心,也是在鼓励如中信集团这类发展较为成熟的大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不过,对于中信集团总部迁往香港,有分析认为,迁册的象征意义更强,诸多部门不可能都移到香港,未来中信集团可能会考虑双总部的概念,即香港和北京。
此次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完成后,将成为第一家香港注册并控股中国内地大型金融集团的中央控股国有企业。中信泰富兼中信集团主席常振明表示:香港拥有独特竞争优势,是他们继续发展的理想基地。但红筹蓝筹加身的中信集团在港未来的发展却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在整体上市的基础上对旗下盘根错节的混业进行分业经营及管控,值得期待。
背景:
中信集团前身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公司创始人荣毅仁于1979年提出并创建。早期主要业务为吸引外资投资中国建设,20世纪1980年代中后期,中信集团业务拓展至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多个领域,并设立子公司与海外分支机构,以综合性集团的战略发展至今。中信集团自成立起就具备外向型拓展的基因,而香港则一直是中信系发展的重要市场。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均在A股和H股挂牌,中信证券于2012年通过旗下中信证券国际完成了对以亚洲市场研究见长的里昂证券。中信资本则面向海外市场从事股权投资,并为中投公司提供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