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而言,股权分配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近日,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 报道称,印度将成为亚投行中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股东,并有望争取亚投行副行长的职位。
多年来,中印间“竞赛”不断,此前IMF[微博]更是预计印度GDP增长未来将超过中国,这也一度加深了“角力”的印象。不过IMF副总裁朱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没必要将中印经济水平相比,因为两国仍处于不同的发展状态。印度仍处于利用廉价劳动力、需要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阶段,而中国人均收入从600美元到6000美元,已达较高水平。”
“中印更应是合作关系,印度可在IT等方面为中国提供经验,而印度也非常需要亚投行的基建援助,其正处在相当于中国90年代初期的情况,高速公路只要几百公里,更没有高铁,许多海外投资由于印度基础设施太差而放弃。” 马赛KEDGE商学院资深供应链管理专家张峰对本报记者表示。
瞄准第二大股东地位
根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由于亚投行投票权的分配可能50%基于GDP、50%基于购买力平价(PPP),因此印度可能获得第二大股东地位、甚至有希望争取副行长的职位。
当前,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为57个,横跨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等五大洲。官方消息明确,亚投行的股权分配将以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的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基本已成定局。
此前也有媒体估算,中国将占据约39%的股权,印度占据8%,此后依次是德、法、韩、英、意。当然,随着成员国数量增加,每一个国家的股份比例都会下降,中国也不例外。
其实,印度向来对于基建有巨大需求。印度总理莫迪(Modi)几乎在每次出访时都表示,希望加大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并希望将印度打造成为制造业中心。
此前,印度财长阿伦・贾伊特利2月在议会发布新财年预算案时,政府投资将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力,助推印度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在这份预算案中,印度政府要重金砸向基建领域,贾伊特利说政府将致力于整修和新建公路、铁路和港口,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物流环境和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新财年中,印度政府将向基建领域增加7000亿卢比(约合113亿美元)的拨款,其中包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拨款2500亿卢比。
贾伊特利当时还宣布,将为铁路和公路引入免税的基建债券,并设立规模约为2000亿卢比(约32亿美元)的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根据贾伊特利的估计,新财年中,印度在建公路中将有10万公里完工,同时再新修10万公里。此外,印度政府还将向电力系统投资,以改变缺电困局。
亚投行将为中印提供合作机遇
由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一定相似度,因而“中印较劲”的印象较多。那么在亚投行方面,未来双方又将如何合作?
经过多年对于印度供应链等方面的研究,张峰告诉记者,尽管中印领导人有所顾虑,但印度民间对两国合作充满期待。“之前在印度看到世界银行[微博]贷款的马路中间断贷停工几年在那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机构条条框框较多、进度较慢、标准高,因此印度可能很难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亚投行应该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张峰表示,亚投行其实将为两国带来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印度在IT系统和快递管理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高速公路建设、车辆、港口设备等许多行业有潜在机遇,但这仍然取决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而对于将中印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的现象,朱民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后正是朝着提高劳动生产率、质量调整这一方向迈进,非技术型基建投资空间已经不大,而印度仍需加大一般基建投资,并处于在廉价劳动力、服务业、制造业仍有空间的前提下控制宏观稳定。例如2013年5月,伯南克宣布美国可能退出QE,这对印度冲击巨大,卢比贬值、股市崩盘。因此中印的宏观模式、增长模式不同,没有比较的必要。当前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美国,中国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模式继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印度成功的因素在于其英语优势、文化亲和力、人口红利和抓住了IT外包机遇。
根据亚投行筹建工作计划,各方于4月底和5月底分别在北京和新加坡举行筹建亚投行第四次和第五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商定亚投行章程草案。当前,有关亚投行章程制定、治理结构、决策机制、股份分配、首任行长、结算货币等都是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