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一战百年,硝烟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在世界弥漫:俄罗斯与西方在欧洲冷战、极端势力卷土重来引发中东热战、中美日竞合驱动亚太“暗战”、主要经济体竞相放水打压本币引发全球货币战……2014,虽然不复马克沁和铁丝网的硝烟,但折冲樽俎之间,国家间的角力“战”意四伏。
从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绕过阿拉伯沙漠,一片形似新月的肥沃土地便是当今世界主要文明和宗教的发源地。千年风沙弥漫,历史遗迹仍存,肥沃的新月已经退化成了沙漠,只留下了千万年历史凝结的血液――石油惠泽后人。然而伴随着残忍、凶悍的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在炎炎夏日突然崛起,新一轮的教派冲突和权力争夺开始了,石油是他们的底气,更是他们的武器。硝烟仍在弥漫,但这块古老土地已经快被榨干了。
11月17日,叙利亚边境重镇艾因阿拉伯在空袭后冒起浓烟。叙人权观察组织11月9日说,邻近土耳其的叙北部重镇艾因阿拉伯战事持续至今,已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
“伊斯兰国”的命根子
当巴格达迪在今年6月29日宣布就任“伊斯兰国”哈里发之前,他以及他背后那个极端武装的崛起之快已经让世人大吃一惊。
在大约十年前,“伊斯兰国”的创始成员招兵买马,借用当时因发动“9・11”袭击而知名度极高的“基地”的名号,组建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直到去年,这个已改名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的恐怖组织仍然名头不响,直到今年。尤其是进入6月,ISIL进军神速:10日,攻占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摩苏尔;11日,攻陷前总统萨达姆故乡、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市;14日,一次性屠杀1700名政府军俘虏,随后攻占北部城市泰勒阿费尔,在巴格达郊外激战政府军……
6月29日,巴格达迪将ISIL改名为“伊斯兰国”(IS),自任哈里发,并调兵继续向巴格达进军,甚至威胁攻击圣地麦加。
除了迅速崛起以及被反复渲染的残忍统治之外,“伊斯兰国”也借助其良好的组织性展开系统性的掘金之路,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恐怖组织。
伊拉克能源研究所所长Luay Al Khatteeb曾撰文称,“伊斯兰国”已建起了由大约60%的叙利亚油田和七个伊拉克石油产区组成的规模齐全的完整的、蓬勃发展的黑市经济;每天通过走私大约3万桶以上原油可获得200万美元的收入。
汤森路透一份报告指出,“伊斯兰国”每年收入估计能达到29亿美元,多数来自其控制的油气和农业项目。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基华强调,虽然通过开发当地资源获取大量财富,伊斯兰国由于过于残忍、极端,在当地和国际社会都得不到支持,最终不会有太大作为。
沙特PK伊朗的利刃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曾对北京商报记者称,经济封锁对打击“伊斯兰国”很有必要,因为它的迅速崛起与其雄厚的资金密不可分,一个是黑市的原油买卖,另一个是先期的外部资助。
在教派矛盾和国家冲突纠缠难解的中东地区,一国资助另一国的反对派早已不是秘密。“伊斯兰国”的成员属逊尼派,其在扩张之路上大肆屠杀属什叶派的伊拉克政府军以及雅兹迪教徒,试图给恐怖主义的本来面目蒙上宗教面纱。
事实上,“伊斯兰国”的崛起某种意义源自伊拉克和叙利亚什叶派政权的衰弱。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以什叶派的马利基当选总理为代表,被萨达姆仇视的这个教派开始在政治上占据主动,但人数占四成的逊尼派以及独立意志强烈的库尔德一直未被有效整合到现存的政治体系中;而在叙利亚,西方扶植的反对派在多年以来与什叶派的阿萨德政权展开内战。在这些层层冲突背后是沙特和伊朗争夺地区霸权的身影频频闪现。
上月,沙特宣称将77名“伊斯兰国”成员一网打尽,此前它还加入了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这被视为沙特不能容忍“伊斯兰国”的坐大、开始转变政策的标志性事件。而在美国组建该联盟前后,伊朗也被美国高官视为合作伙伴之一。
不过到最后,伊朗没有和美国合作,而沙特也在谋划向这位宿敌的新攻势。
上月27日,在沙特等海湾君主国主导下,欧佩克决定维持原油产量不变,导致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而此前,伊朗已经公开表示要推动欧佩克减产。油价下跌导致伊朗里亚尔继续贬值,近一周来已贬值接近5%,已高达15%的通胀可能上升,伊朗石油收入也大幅缩水。
美国欲罢不能的“鸦片”
“伊斯兰国”的崛起虽然有中东地区教派矛盾和国家冲突的背景在内,但当已经撤军伊拉克的美军返回,一切都被打上了大国博弈的印记。
打着“美军撤离伊拉克和阿富汗”竞选口号的奥巴马在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战略东移开始走向长期化。与此同时,非常规能源革命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能源独立性,欧佩克在美国能源进口来源中的地位也在降低。
在此之前,美国介入中东事务的一大动力是对该地区原油的高度依赖,其与沙特的盟友关系也建立在原油贸易的基础之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信息显示,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3.73亿吨,创25年来最高水平;进口原油在原油消费中的占比已降至30%,而欧佩克原油占比已降至38%,而1980年这一数据为62%。
美军撤出已经造成中东地区巨大的权力真空。去年下半年,强人普京与奥巴马在叙利亚危机博弈上占得上风,后者在美国国内被鹰派抨击“软弱又愚蠢”。俄罗斯是伊朗和叙利亚什叶派政权的坚定支持者。
在不少声音看来,“伊斯兰国”的崛起给美国重返中东提供了机遇,但奥巴马似乎不愿更改初衷,干预行动局限于展开空袭和派遣参谋人员上,目前尚未派出地面部队。客观上看,“伊斯兰国”崛起打破了美国撤出美军、重建伊拉克的既定计划。
但在冯基华看来,自始至终美国绝不会放弃甚至撤出中东,对亚太的重视是伴随中国崛起而对全球战略做的调整。至于一些声音认为美国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使其减少介入中东也是不确凿的,因为石油是战略资源,通过石油美元巩固美国的金融霸权,通过控制石油流向巩固战略优势地位,这都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诉求。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文 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