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10月30日 - 人民币正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跑步前进”,身为“马前卒”的中资机构在这大棋局中,亦借力出海布点,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国际清算等业务开辟新的盈利空间;然在国际同行竞争中,中资机构的阵容尚不相称,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各种挑战。
在本周举行的路透峰会上,众多中资机构均表达了加快海外布局的意愿。其中,全球资产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吴斌称,工行未来会在海外再增加10家左右分支机构,从而大体完成该行全球化的经营布局。
“在目前已成新加坡、卢森堡人民币清算行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争取在美洲地区有所突破。”他说。
随着人民币货币互换、清算行的全球布局,全球各大金融中心都在竞相建立人民币交易中心,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等地区离岸人民币发展势头迅猛。加拿大近日亦称要致力于建立北美首个人民币交易中心。这其中中资机构和企业成为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周三再次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一只规模30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去年首次发点心债创下了其他主权国家或地区发行人民币主权债的记录。而这其中少不了中资机构的身影,中国银行和工行分别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和联席经办人。
而两周前,英国政府亦成功发行首只3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主权债券,用来补充英国外汇储备,中国银行亦与两家大型外资银行担任了联席主承销行。
本周二,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新加坡元CNYSGD=R直接交易,中行、工行、农行新加坡分行等亦纷纷宣布完成银行间和海外首批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直接交易。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周三表示,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以来,短短五年间,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使用的政策空间已大大扩展,连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桥梁更多和更宽阔。现时约有20%的中国对外贸易、30%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18%的对外直接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并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十大货币之列。
**借人民币国际化扬帆,中资机构加快海外布局**
人民币国际化造就中资机构“走出去”的庞大商机,随着人民币在海外的投资及外汇交易增加,中资机构在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话事权”亦与日俱增,谁能抢搭上人民币国际化便车,便能极大地推动业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工行新加坡分行副总经理王春海在路透峰会上表示,从新加坡分行自1993年设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是拓展海外业务时天然和巨大的优势。
“个人认为,09年以前我们的业务发展都比较缓慢。当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突然加速,相当于经常账户下跨境交易完全放开,这给中资行提供了比较大的助力。”他说。
2013年3月7日,中国央行[微博]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续签了中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年授权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而据王春海预计,该行今年全年的人民币清算总额有望突破30万亿元,较去年2.6万亿元迅猛增长。
而在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目前已有四家获得中国央行授予的海外人民币清算行资格,未来人民币清算行更有遍地开花之势。
已在全球九家授权清算行中获五席的中国银行,其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对路透表示,将继续增强在海外的布局,未来中行将争取更多清算行资格,具体会考虑两国经贸往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程度。
今年前三季度,中行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173.02万亿元,同比增长92.39%,规模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依托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优势,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突破口,几大中资行在海外纷纷主打人民币业务,并陆续推出了覆盖零售业务、资金清算、贸易金融、全球现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的跨境人民币产品。近几年来,五大行境外资产规模和利润逆势而上,增幅已远超银行业总体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加招商银行境外资产合计达8.7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1%,境外营业收入达897亿元,实现税前利润456亿元,六家银行的全球网络迅猛发展,目前已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和金融中心。
而其他中资机构亦积极发展海外人民币业务及拓展海外机构。
中国最大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基金--南方东英(CSOP)即表示,正计划明年在纽约拓展业务并推出上市交易产品。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涌周一亦对路透表示,近年伴随全球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趋之若鹜,及对中资券商认可,该公司在海外投行业务中已初步具备全球定价能力。
广发基金[微博]香港全资子公司--广发国际执行长林永森接受路透采访时则称,将于一个月内在美国发行上市交易基金(ETF),并计划明年在纽约和伦敦设立办公室。这是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扩张,满足市场对人民币资产需求不断增加的最新举措。
**仍需苦练内功**
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正在从跨境贸易向跨境投融资、从结算货币向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等方面加速发展,在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为中资机构带来不少机遇,但也蕴含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此前在谈到人民币离岸市场未来发展面临主要挑战时曾表示,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链和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理想。中资金融机构离岸业务总体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上,急需在金融产品研发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此外,中资机构面临资本和分支机构有限、缺乏国际市场经验、海外监管机构设定限制、系统性风险加大、信息不对称风险、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等难点。
王春海认为,相比于欧美银行,资本运作、衍生品设计等方面仍然是中资行的弱项,而且随着人民币逐步可兑换,作为中资行本币所赋予的优势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意味着中资行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弥补差距。
程军亦表示,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深度和广度不够,亦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汇丰控股此前曾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全部贸易的30%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令人民币成为全球贸易中使用的前三大货币。
国际主流银行在外汇交易、衍生品定价等有明显优势,而中资银行虽然已经在资金、盈利和资本实力上在全球银行业居于领先地位,但在上述业务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巨大。
“得趁着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加快发展的东风,加大投入、夯实客户基础,加强交易能力建设,这会是中资银行实现后发赶超一个重要的杠杆着力点。”中行伦敦分行一位研究人士表示。(完)
(作者 赵红梅 审校 张喜良)
(来源:路透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