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社消息,刚刚扭亏止血的中国中冶 似乎又遇到了新麻烦。有色金属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国中冶位于阿富汗的铜矿项目因开发成本等因素影响又将往后延期,而除此以外,中国中冶与阿富汗当地政府此前签订的合约也因双方的诉求分歧存在变数。
2007年,中国中冶曾与江西铜业组成联合体,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南的特大型铜矿——艾娜克铜矿的竞标中以高达近30亿美元的作价获胜,赢得这一项目的优先开采权。后因阿富汗国内的政治动荡,该铜矿的开采也被迫延后。
此前,时任中国中冶董事长经天亮曾表示,艾娜克铜矿将于2014年投产,并称该铜矿质量很高,最高品位为3.14%,而平均品位也达到了1.76%。但这个阿富汗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投资项目在历时数年后或将又面临波折。
“阿富汗今年的政府将面临大选,加上铜价的下跌,中冶方面可能需要衡量风险,但阿富汗当地政府当然希望中冶的开发带来经济收益。”上述有色金属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针对艾娜克铜矿推迟开发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中国中冶相关负责人,上述负责人称,目前,尚未看到有关该项目延期开发的文件,也未听说该项目推迟开发的信息。
中冶有意拖延?
即便中国中冶方面对艾娜克铜矿推迟开发予以否定,但消息人士则指出,由于铜价持续走跌,以及阿富汗境内安全状况的影响,中国中冶对艾娜克铜矿项目的观望态度已日趋明显。
“中国中冶首先考虑的还是安全,这个项目的开发还需要投资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果再发生什么动乱,这个损失是很大的,中国中冶之前花了很大心血才把自己从亏损泥潭里拉了出来,不会再冒这个险。”知情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依据此前的规划,中国中冶计划每年从艾娜克铜矿开采约20万吨铜,而除了建设电站和冶炼厂外,中国中冶与阿富汗矿业部签订的合约中还规定,中国中冶还将修建铁路等配套工程。
未经中国中冶及中冶集团方面证实的消息称,艾娜克铜矿在2009年7月开工时曾遭到当地塔利班恐怖分子的数次攻击,而由此引发的伤亡事故也是导致中国中冶有意推迟矿山开发的关键原因。
而除此以外,消息人士还透露,由于阿富汗政府在2014年存在大选变数,不排除针对艾娜克铜矿与中国中冶重新签署合约,或修订合同条款的可能,“所以几个因素加起来中国中冶哪怕推迟艾娜克铜矿的开发也是情有可原。”
事实上,对于过去数年来在海内外大举扩张的中国中冶来说,此前的一系列剥离资产的“瘦身”计划使其赢得了些许喘息之机。在今年3月份的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中冶集团“新帅”国文清宣布,“中冶已经走出低谷,渡过了生死危机,实现盈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解决了历史包袱,搬掉了葫芦岛有色、中冶恒通、中冶纸业三座大山。”
而来自中国中冶2013年的财报也显示,2013年,中国中冶实现营业收入2026.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9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81亿元。
两名了解中国中冶的有色金属行业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虽然从账面上看中国中冶似乎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在实际经营层面上,中国中冶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
“2014年对于中国中冶肯定是喘气调整的一年,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中冶集团,都只能稳中求进,激进不得。”上述人士说。
而除此以外,中国中冶的资金链似乎也是延期开发阿富汗世界超大型铜矿的另一关键原因。此前,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调整下,中国中冶通过资产处置挽回了部分资金损失,但相比于之前中国中冶的整体负债,其资金链仍然捉襟见肘。
国文清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也表示,其在履新中冶集团董事长一职时,中冶集团带息负债高达1700多亿元,应收账款和存货则高达2100多亿元,“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合同变数
中国中冶基于安全及运营考虑或将推迟艾娜克铜矿开发的同时,其此前与阿富汗政府签订的合约细节也可能面临调整。
消息指出,由于目前艾娜克铜矿项目开发前景不明朗,中国中冶对2007年签署的合同条款也并未全部履行。来自外媒的报道也援引阿富汗矿业部人士的话称,“中冶不想再受这份在2007年签订的合同的束缚。”
此外,外媒还援引了一名接近阿富汗政府的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中冶也不愿再按照合同,支付给喀布尔政府8.08亿美元的矿区使用费,此前中冶已经支付1.33亿美元。目前,阿富汗政府收取的矿区使用费比率为19.5%,这一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准高一倍。
目前,中国中冶及中冶集团对艾娜克铜矿开发的进展及未来或将面临的风险皆未有官方说明,但知情者则表示,一旦新政府上台,阿富汗政府对国内的诸多政策性调整也或将进入修订阶段,中国中冶就艾娜克铜矿项目与阿富汗政府的谈判也预计会在今年重启,阿富汗国内的采矿法则需到2015年才能获得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富汗国内政治走向悬而未决时,艾娜克铜矿也并非个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中冶与印度一个财团合作开采的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中部高地的一个铁矿项目也或将推迟,该项目价值108亿美元。
“中冶过去几年有点冒进,在海外投资的一些项目中成功的占少数,好不容易缓过来一口气,在不能确保安全和效益的时候选择性调整其实是好事。”了解中国中冶的国企有色金属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