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社快讯,印度政府7月3日通过了《粮食安全法案》。该法案旨在为印度民众提供廉价的配额粮食,将覆盖印度75%的农村人口和50%的城市人口。据估算,实施该法案,每年约需6123万吨粮食,印度政府需增加财政支出约1.25万亿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9.8卢比)。印度一家研究机构称,法案一旦生效,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每年可节省4400卢比,相当于农村家庭年支出的8%和城市家庭年支出的5%。
现状——
全国22%的人口营养不良
根据《粮食安全法案》,受益者每月可以分别以每千克3卢比、2卢比、1卢比的低价购买5千克大米、小麦和杂粮;孕妇每月可获得6000卢比的补助,6个月至14岁的儿童将获得一定的配额补助等。此外,此前印度政府所认定的2430万最贫困家庭每月每户仍可领取35千克的粮食。
印度当前执政的团结进步联盟在2009年大选时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承诺,随后印度国家咨询理事会起草了《粮食安全法案》,该法案于2011年被提交印度议会讨论。印度粮食部长托马斯在法案获得内阁通过后称,法案生效尚需印度总统慕克吉的批准。另据了解,这项法案自政府发布后6个月内还需获得印度议会两院的批准通过。
印度政府通过这一法案有现实考虑。印度国家咨询理事会在提交法案研究报告时称,印度经济近年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在国民健康状况上得到相应体现,全国22%的人口营养不良。据去年印度发布的一份名为《饥饿与营养不良》的调查报告,在其所抽查的印度6个邦超过10万名儿童中,42%的5岁以下儿童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59%的5岁以下儿童身高低于正常水平。印度总理辛格将此称为“国耻”。辛格称,尽管近年来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但是营养不良率依然高得惊人。世界银行近期的报告称,2/3的印度人口每日人均消费不足2美元。世界粮食计划署称,印度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但也有世界1/4的饥民。
前景——
法案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舆论对政府通过《粮食安全法案》反应不一。《印度时报》7月4日的文章称,政府将其对《粮食安全法案》的承诺作为国大党明年大选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为了重演其此前大选时主打农村就业保障法的成功。
印度人民党称,印度政府急于通过这一法案,显示出国大党在其执政末期的选举策略。印度共产党(马)则声明称,印度政府几乎整整4年都无法就此提出一项合适的法律供议会审议,现在却急忙抛出这一法案,是对议会轻视的表现。
不过,印度商工联合总会主席拉贾古马尔·多特称,该法案将使相当一部分人免受通胀的影响,最终有助于印度人口发展指标的提高。印度农业成本与价格委员会主席阿肖克·古拉蒂认为,向民众提供粮食和营养保障值得称赞,但考虑到当前公共物品分配系统所存在的漏洞以及缺乏存储和流通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等问题,法案实施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此外,除非政府削减等量的对其他领域的补贴,否则政府财政将因此受到影响。
印度社会发展理事会主任哈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法案实施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受益者身份的鉴定。尽管政府声称要覆盖75%的农村人口和50%的城市人口,但占印度人口相当比例的贫民窟居民却可能因没有身份证明而无法享受这一福利,这就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受益者身份的鉴定由各级地方政府实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它们在执行相关福利政策时往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哈克同时认为,改革当前漏洞百出的公共物品分配系统,清除这一领域的腐败和低效,远比推行《粮食安全法案》更为紧迫。(中国青年)